端午节去哪里看龙舟赛

时间:2023-05-06 18:26:08 由 王小于 分享

端午节去哪里看现场龙舟赛

谈起端午的起源蕴含着很多古老文化,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赛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去哪里看龙舟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端午节去哪里看龙舟赛

端午节去哪里看龙舟赛

湖南汨罗

汩罗江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开展的—项活动。相传在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含恨怀沙自沉于汩罗江,人们便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见《荆楚岁时记》、《续齐谐记》)。每逢竞渡时节,参赛者们点着香烛抬着龙舟头到屈子祠祭祀后,龙舟才被披红下水,在一声炮响中,众舟争先竞渡,岸上成千上万观众为之摇旗呐喊、助威加油,其飞舟竞渡之壮观,令人为之振奋。

武汉汉江

汉江龙舟竞渡是为了追思屈原而设。相传屈原流放途中曾徘徊于汉江之滨,“乘鄂渚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因而汉江地区很早就有“午日龙舟闹江市,楚俗相传吊屈原子”的民俗。其精采欢腾的场面有清代著名诗人范锗《梦江南》词可以为证:“空江阔,竞渡吊沉湘。片片彩旗翻浪出,咚咚昼鼓曳长风,看夺锦标强。”

湖北秭归

屈原故乡龙舟竞渡从长江南岸开始到北岸屈原庙结束,象征着把汩罗江爱国诗人屈原英魂迎归故里。

浙江杭州

钱塘江龙舟竞渡习俗历史悠久,在《杭州府志》中就有“每逢五月端午,各至江湖上以至观竞渡,龙舟至数十艘,岸上人蚁”的记载,此项活动是为了凭吊遥祭吴国大将伍子胥而设的。据《曹娥碑》记载: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吴国大将伍子胥反对越国求和,遭太宰诬陷,被吴王夫差赐剑自尽,弃尸于钱塘江,从此此江常起怒潮,逢五月五日,潮势更大,扑向越国境内,其女曹娥驾舟迎潮,拜见父亲,后遂成钱塘龙舟竞渡习俗。

四川万县

在长江万县地区的龙舟竞渡亦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的。其龙舟尖底狭长,大的可容七八十人,竞赛者身着衣服颜色与龙舟颜色浑然一体,执令旗者站在舟头,领呼号子,还有锣鼓助威,一鼓一浆,飞掠水面,竞渡终点以夺旗或抢鸭子告捷,热闹非凡,别开生面。

贵州黔东南

贵州黔东南清水江一带苗族百姓每逢农历5月16日至18日,有开展龙舟竞渡的习俗活动。龙舟是由一艘母舟和两艘子舟组成,分青龙、赤龙、黄龙三种。龙头用两米多长的柳木雕刻而成,并装有一对龙角,龙舟制作精巧,栩栩如生,突出了苗家的艺术特色。参赛者为苗族水手,身着短衣,头戴凤尾斗笠,腰系绣花带,一手握船浆,一声令下,众舟齐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岸上水上组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

云南洱海

居住在云南洱海附近的白族百姓,在每年农历7月23日至8月23日之间,流行龙舟竞渡的习俗。相传南昭时期,洱海出一蟒蛇,吞食人畜,义士段赤诚身携十二把钢刀,下洱海为民除害,被蟒蛇一口吞入腹中,段赤诚在蟒蛇腹中拼命打滚,用钢刀猛刺,终于杀死了巨蟒,自己也因此献出了生命。人们闻讯纷纷驾舟下洱海四处捞救,后来就逐渐形成了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习俗。其龙舟系用大型木船装饰而成,分为黄龙、黑龙两种,每艘龙舟载水手60人,竞渡时,岸上的锣鼓声、鞭炮声、观众的助威呐喊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支雄壮的龙舟竞渡交响乐。

南德宏

据《唐书·中宗纪》载:云南傣族英雄岩红窝秉性刚直,专为穷人打抱不平,因不满强权专制,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而死。德宏州地区傣族百姓为祭祀他,于每年五月五日那天,划龙舟游弋龙川江上,以示与英雄岩红窝在一起的立场,后遂成为傣族群众龙舟竞渡的习俗。

端午节插门上的物品

艾叶:又名家艾、艾蒿,是菊科植物。其茎、叶都含挥发性芳香油,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菖蒲是天南星科植物,性温,味辛、苦,根茎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其中主要成分为细辛醚、细辛醛等,具有化痰开窍,除湿健胃,杀虫止痒之功效。

青蒿:青蒿有香气,所含的挥发油占全草的0.3~0.5%,主要成分是桉油精、古旋樟脑等,全草可以提取青蒿素,能清热解毒,还能抑制病菌生长,就农历五月份的气候而言是很好的防病治病的草药。

佩兰:为芳香化湿类中药,其味辛,性平,具有解暑化湿、辟秽和中之功效。

过端午吃什么

1、粽子

端午食粽的习俗由来已久,且盛行不衰。时至今日,端午节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吃粽子,粽子的种类和做法也不尽相同,口味有咸甜之分。南方粽子以苏州、宁波、嘉兴等地最负盛名,馅料多以豆沙、火腿、咸肉、枣泥为主;北方粽子以小枣粽为代表,常见馅料有小枣、果脯等。

2、黄鳝

端午前后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营养的时候,不仅味道好,滋补功效也最佳,所以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3、茶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有煮茶蛋和盐水蛋吃的习俗。当地人还将鸡蛋、鸭蛋、鹅蛋染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给小孩挂在脖子上,希望孩子平安无事、逢凶化吉。

4、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地农村在端午这天要吃大蒜蛋。是将大蒜和鸡蛋一起吃煮了早餐食用,有些地方煮大蒜蛋时还会放几片艾叶。早餐吃大蒜、鸡蛋和烙油馍,据说可以避“五毒”。

5、油糕

端午节吃油糕是陕西蓝田县的传统习俗。油糕是用和好的烫油面,包上白糖、桂花、核桃仁、玫瑰花和猪油制成的馅,然后下油锅炸。炸好的油糕金灿灿的,外酥里甜,一口咬下去,让人垂涎三尺。

6、打糕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过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就是打糕。打糕是将艾蒿和糯米饭放在石臼或木槽里,用长柄木槌打制而成的米糕,是一种很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7、煎堆

煎堆,又叫麻团、麻球等,是用面粉、糯米粉或番薯粉和白糖调成糊状,下油锅炸制而成,很有嚼劲,特别香甜。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吃煎堆。相传古时,闽南一带端午前后是雨季,民间说天公破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停了,人们都说天补好了,这一食俗也就流传至今。

8、艾馍馍

端午食艾可以杀菌驱虫,对多种细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不少地方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后与艾蒿一起蒸馍馍吃,口感清甜、柔糯。

9、面扇子

端午吃面扇子流行于甘肃、宁夏一带。当地人把发面做成扇子形状,有多层,每层撒上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形状的花纹,再染上颜色,极为好看。

10、薄饼

闽南、温州部分地区,端午节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用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锅上摊成形似圆月、薄如婵娟的半透明饼,卷上炒熟的豆芽、瘦肉丝、香菇等馅料,做成筒状食用,跟春卷做法相似。

11、绿豆糕

武汉、南京、芜湖、西安等地端午这一天必定会吃绿豆糕。“糕”与“高”同音,寓意飞黄腾达,与端午粽子一起吃又有“高中”的意思,对于准备参考的学子来说是一个美好的祝愿。

12、五黄

“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得新尝。黄瓜好配黄梅子,更有雄黄烧酒香。”江浙一带端午节有吃“五黄”的习俗。江南传统中的端午五黄是指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

13、五红

据说端午节吃五红可以驱五毒,整个夏天都能辟邪避暑。不过,五红的内容各地并不一样,这些食物的共同特点就是煮熟后呈红色。五红一般指红苋菜、龙虾、红油鸭蛋、烤鸭、黄鳝。

其实,不管是五红还是五黄,主要都是为了祛暑辟邪。

14、五白

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水乡,端午的特色是吃五白,五白一般指茭白、白斩鸡、白豆腐、白切肉、白蒜头。

端午食粽的来历

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据考,许多流传至今的端午习俗也与屈原毫无关系。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记载出自许慎的《说文解字》,食粽子习俗早于屈原去世400多年。最开始吃粽子是在寒食节这一天,是为了纪念介子推。之所以端午节要吃粽子只是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而定的一个说法而已。到了现在还有一些地方会在清明前一天和清明当天吃粽子。

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国三闾大夫、诗人,由于奸臣诽谤,昏庸的楚王不但不采纳他联齐抗秦的主张,反而放逐了他。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的国都。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

为了寄托哀思,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端午食粽的寓意

驱赶蛟龙

《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

“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求子

端午节中,人们会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

且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粽子”是“众子”的谐音,寓意人丁兴旺。

功名得中

因为“粽”和“中”音近,取“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时寓意学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举考试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举中的。

光宗耀祖

因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上粽子。其实在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去哪里看龙舟赛相关文章:

★ 端午节人们要干什么

★ 端午节假期旅游攻略

★ 端午节的饮食禁忌

★ 端午节的禁忌有什么

★ 端午节的忌讳禁忌

★ 端午节插艾草的传说

★ 端午节别称及相关简介

★ 端午节假期旅游攻略

★ 端午节礼物适合送什么

★ 端午节传统节日习俗

观看视频教程端午节去哪里看龙舟赛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