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暑节气民间谚语有哪些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听到过很多谚语吧,谚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那么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小暑节气民间谚语有哪些,欢迎阅读!
小暑节气民间谚语
谷是泥里秀穗,麦是火里生金。
麦花要晴,稻花要雨。
麦是火里生金,稻是泥中结子。
谷子长得乖,无水不怀胎。
伏里无雨,囤里无米。
卡脖旱,少干饭。
六月稻,大水泡。
伏里雨多,稻里米多。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
天旱的芝麻,雨淋的北瓜。
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涝梨旱枣。
入伏不种黍和豆。
见暑不种黍。
伏里种豆,收成不厚。
种豆入伏,押宝有无。
暑伏不种薯,种薯不结薯。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过了小暑,不种玉蜀黍(玉米)。
麦不见伏,伏不见麦。
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
头伏萝卜,二伏白菜。
萝卜是根,耕地要深。
入了伏,手不离锄。
谷锄七遍谷无糠,稻耥三遍谷满仓。
稻耥三遍串串满,豆锄三遍粒粒圆。
豆锄三遍荚成串。
豆锄三遍粒儿圆。一遍扁,二遍圆,三遍四遍天鹅蛋。
棉花入了伏,三天两头锄。
早看东南黑,午前雨势急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天上勾勾云,地上雨淋淋
露一露,下个够。
亮一亮,下一丈。
晃一晃,下三晌。
太阳回头笑,等不到鸡叫。
夜晴无好天,等不到鸡叫唤。
夜晴无好天,明朝依旧雨绵绵。
先下蒙蒙无大雨,后下蒙蒙不晴天。
雨点落下一个泡,还有大雨要来到。
雨点落下一个锥,天明下到大天黑。
雨点像个钉,明天也不停。
六月六,看谷秀。
谷秀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谷打苞,水满腰。
拖泥秀谷。
拖泥带水看秀谷。
民间流传着5句谚语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这句谚语从字面意思解释,小暑节气以后,不能再栽种红薯了,如果栽种了红薯,等于白受苦,也就是说,即便忙活了半天,红薯也不会存活。
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小暑到来之后,温度较高,而农户们栽种红薯,基本上都是栽秧,当栽秧以后,遇到高温天气,红薯秧会很快干枯,无法生根,再加上以前不具备良好的灌溉措施,栽种之后也无法成活。如今依然有借鉴意义,到了小暑之后,就不要栽种红薯了。
“到了小暑,不种玉蜀黍”
“蜀黍”的意思就是玉米,这句谚语是说,到了小暑之后,就不能种植玉米了。小麦收获后,大多数农户会选择种植夏玉米,但是,都会选择7月之前播种完毕,如果小麦收获较晚,7月初也可以播种。
但是,一旦到了小暑之后,播种玉米的时间就有些晚了,一方面是天气因素,田间炎热干旱,会降低出苗率。另外一方面,玉米生育期不够了,等到别人家的玉米该收获的时候,自家的玉米还贪青。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这句谚语主要用来形容小暑的天气特点,“上蒸”指的是温度高,尤其是中午期间,最高温度能达到35-40度,室外像蒸笼一般,非常炎热。而“下煮”指的是降雨多,并且降雨量也较大。
一边是高温,一边是降雨,形成了闷热的天气特点,用“上蒸下煮”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不仅是小暑,也包含了大暑,两者在天气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如今的天气,依然遵循着这个特点。
“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
这句谚语主要用来形成小暑和大暑期间,降雨的重要性。小暑大暑期间,温度非常高,蒸发快,田间容易出现干旱,而农作物需要吸收到充足的水分之后,才能够正常的生长。而大暑节气期间,温度更炎热,所以,对于雨水的需要更大。
再加上以前古时候人们种地,是不能去浇水的,都是靠天种地,因此,如果小暑期间下了雨,价值等同银子,如果大暑期间下了雨,价值等于金子,反映了降雨的重要性。
如今,虽然有了便利的灌溉设施,但是,农户们还是希望能够有降雨,而不是冒着高温去浇地。所以,这句谚语放到现在仍然有借鉴意义。
“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
这句谚语意思是说,如果小暑节气很炎热,那么田间的农作物一定会结果,相反,如果小暑节气不炎热的情况下,田间的农作物不会结果。
夏季生长的农作物,耐高温都比较强,加上生育期相对较短,所以,对于光照、温度的需求较高,适宜的高温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结实。以玉米来说,玉米是喜温作物,生育期较短,需要满足一定的积温,玉米才能够高产,所以,小暑、大暑期间的高温,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小暑节气农村老话
一、小暑阴沉沉,大暑晒裂石头
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说的就是如果小暑节气当天是阴天,那么大暑节气就会出现持续的高温天气,气温会异常炎热,石头都被晒裂了放映了气温的炎热程度。
大暑节气期间如果出现持续性的高温少雨天气,那么就可能引发“伏旱”。老话说“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伏旱期间玉米在灌浆,水稻在抽穗扬花,一旦发生干旱就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绝收,因此三伏期间多下雨总体来说有利于粮食丰收。
二、雷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小暑节气这天下雨并且打雷,那么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雨水就会比较多,土壤过于泥泞,耕牛就无法下地耕作。这里的“四十五天”并不表示具体的天数,而是形容持续下雨的时间比较长。
小暑时节出现雷雨天气,说明副热带高压的北脊线与中高纬度的冷空气在交汇,会带来持续性的降雨,这也预示着接下来的三伏天雨水会比较多。
农村还有句农谚叫“小暑一声雷,要做七十二个野黄梅”,这句农谚的意思和上面一句类似,说的就是如果小暑节气打雷下雨,那么接下来就会出现降水次数频繁的连阴天气,俗称“黄梅雨”,黄梅雨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冷暖气团在持续交汇,从而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三、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
上面两句农谚分别说小暑节气如果是“阴天”,那么预示着接下来的三伏天会很热;如果小暑节气出现“雷雨天气”,那么预示着接下来的三伏天雨水很多。那么小暑节气是大晴天,对接下来的天气又会造成什么影响?
农谚说:“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小暑节气是大太阳(这天很热),那么就预示着凉爽的秋天会提前到来,霜冻天气到来的时间会提前。
四、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东南风,大雨落地饱
此外,我们的老祖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还会根据小暑节气这天的风向来预测接下来的天气走向。
农谚说“小暑南风,大暑旱”,说的就是如果小暑刮南风,那么大暑节气就会出现旱灾,大暑节气一般处于“中伏”阶段,大暑节气干旱也说明“伏旱”严重,不利于庄稼健康生长。“南风”一般都比较炎热干燥,如果刮持续性的南风,那么就会带来持续性的高温天气。
农谚还说“小暑东风早,大雨落地饱”,说的就是如果小暑节气刮东南风,那么接下来的雨水就会多发,会出现大雨如注的现象,土壤里的水分会比较饱和。东南风温暖潮湿,会带来大量的降雨,会引发洪涝、台风等极端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