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斗蛋的由来故事

时间:2023-06-09 16:58:08 由 将心来 分享

立夏斗蛋的由来故事_立夏为什么要斗蛋

立夏三候的顺序中,所谓“初候,蝼蝈鸣”中的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表示夏天的味道浓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夏斗蛋的由来故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立夏斗蛋的由来故事

立夏斗蛋的由来故事

立夏日,全国许多地区有吃蛋斗蛋习俗。这一天家家都要煮蛋,以取吉祥平安之意。立夏斗蛋的习俗来自一个传说。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个瘟神,常年懒散睡觉,可是一到立夏这天就醒来,带上一只瘟疫口袋,溜到下界播疫害人。

瘟神所到之处,人们轻则发烧厌食,重则一病不起,特别是孩子们病得更重。这可是急坏了那些母亲,于是纷纷去女娲娘娘庙烧香磕头,求她消灾降福女娲得知此事,立马去找瘟神,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子,一个也不得加害!”瘟神知道女娲法力无边,不敢和她作对,问道:“不知娘娘有几个嫡亲孩儿在下界?”女娲笑道:“我的嫡亲孩子多着呢,哪里数得过来?这样吧,我在每年立夏这天,命我的孩子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你认准这个记号就行了。”瘟神点头称是。

转眼立夏节到了,瘟神一觉醒来,急匆匆来到下界。只见一个个孩童胸前挂着小小的袋儿,里面放着煮熟的鸡蛋、鸭蛋、鹅蛋。瘟神从早晨一直跑到晚上,也没有见到一个没挂蛋袋的孩子,他又气又恼,累死在路上。瘟神死后,孩子们就把挂在胸前的蛋吃掉了。从此,立夏为孩子们挂蛋袋的风俗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立夏为什么要斗蛋

民间有这么一种说法:“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进入夏天后,因感暑热之气,有些人,尤其是老幼体弱者,容易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倦怠、心烦气虚之类的症状,称为“疰夏”。鸡蛋作为一种简单易得的营养品,用来为预防疰夏提前“进补”,是个不错的选择。而配合孩子们的心性,将吃与玩结合在一起,那就更好了。

当然,作为一种节令习俗,“立夏蛋”有它的意义所在。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夏季宜养心,人们认为“心如宿卵”,所以在夏天到来的时候吃蛋,作用是“拄心”。而“吃蛋拄心”,配合上立夏的其他习俗——吃笋,拄腿;吃豆,拄眼——人们因面对着即将到来的酷暑苦夏、身体亏损而生的不安全感,终于在这一整套“以形补形”、支撑体魄康健的仪式中找到了消解之处。所以,过去的民间俗谚会这样说:“立夏吃了蛋,力气大一万。

立夏民间风俗

迎夏仪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尝新活动: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

斗蛋游戏:

在立夏还要这么一个习俗,家家户户煮好蛋,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立夏时节孩子胸前挂上鸡蛋便可以消除疰夏的症状。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立夏三候的候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候”在中国古代指代的就是“五天”。古代中国人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三候,既应用于中医,表示浮、中、沉三种脉象,又应用于气象,用来表示节气。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又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

总的来说,我国古人将一年四季分为了二十四个节气的同时,为了使对气候的探索分析更为细致,提出了三候的说法。因此立夏三候是指立夏节气这段时期内,将气候与大自然现象细化的三个阶段。

立夏谚语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色冉冉遍天涯。

春争日,夏争时。

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

一穗两穗,一月入囤。

麦秀风摇,稻秀雨浇。

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秕瞎瞎。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麦旺四月雨,不如下在三月二十几。

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色冉冉遍天涯。

立夏斗蛋的由来故事相关文章:

★ 立夏饮食方面如何养生

★ 立夏期间的民间风俗

★ 立夏时节的养生小常识

★ 立夏期间吃什么水果好

★ 立夏和夏至的区别介绍

★ 立夏养生的必备常识

★ 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

★ 立夏吃什么降火效果好

★ 夏至节气的变化由来

★ 夏至节气的由来和气候特点

观看视频教程立夏斗蛋的由来故事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