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期间的民间风俗

时间:2023-06-09 16:58:06 由 灵心 分享

立夏期间的民间风俗有什么

立夏就要开启防暑模式,从立夏开始,温度将会逐渐升高。虽然立夏前后的气温还不会让人觉得燥热难耐,但还是要为炎炎夏日的到来做好准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夏期间的民间风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立夏期间的民间风俗

立夏期间的民间风俗

迎夏:古人非常重视立夏这个节气。还有习俗说立夏日不迎夏,会有病灾缠身。立夏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尝新:很多地方有立夏尝鲜之俗,人们品尝时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在常熟,更有“九荤十三素”之说、

斗蛋:立夏到来,天气渐热,很多人精神疲倦,没有食欲。立夏吃鸡蛋,人就会有精神,而“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则说孩子们的胸前挂上清水煮熟的鸡蛋,以蛋头蛋尾相对碰的形式进行斗蛋比赛。

秤人:“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秤人”也就是秤体重,人们挂起一杆大木秤,承购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做到凳子上面秤人。立夏秤人主要流行在南方,立夏当日,家家在房间横梁上置一大秤,大人手拉秤钩,悬足称重,小孩放入器物内称重。看秤人大声报数,说一些吉祥平安的话语,意在提醒人们注意身体,保佑夏季免于疾病。

做夏:在福州每逢立夏有煮鼎边做夏的习俗。煮鼎边就是现成福州着名小吃鼎边糊。其做法是用蚬子汁为汤,在锅里烧开取其鲜味,把磨好的米浆沿着锅边一圈浇过去,米浆在锅边烫成干皮后用锅铲刮到汤里,加入各种佐料而成。现在的鼎边糊对于在外的福州人来说,已经代表了家乡的味道。

立夏风俗习惯有哪些

1.称体重:俗语有言:“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旧时人们会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一边还会讲着吉利的话语。

2.喝粥:现在一般是流行用粗粮熬粥喝,古代也有吃粥、挂蛋等习俗,传说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无病无灾。

3.吃面:北方地区通常会吃面食,其寓意庆祝小麦丰收。主要的种类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其中春卷也会根据人们的喜好,加入应季的蔬菜作为馅卷着吃。

关于立夏的知识

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整体上顺序排行第七,若追溯其来源,其实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形成,可谓历史悠久。立是开始之意,夏就是夏天,实际上就是告别春天,进入夏季的标志。也有春季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的含义,此时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农作物正值茁壮成长时期。

立夏养生应该注意什么

要谨防外感

立夏养生要注意预防感冒,避免因为各种塬则受凉,其中多喝水无疑是最好的保健方法。此外立夏之后天气急剧上升,也勿因贪图过分凉快而勐吹空调或风扇,否则极易招来热感冒。

要避免贪凉

对大多数人特别是关节患者来说,夏季应该避免贪凉,不用或是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在工作场合中,应把自己的病情告诉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尽量不用空调或是适当调高温度。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要防“上火"

立夏之际,由于气候比较干燥,人体的水分容易通过出汗、呼吸而大量丢失,再加上天气变化反复无常,使人体的新陈代谢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而致使人体的大脑尤其是体温中枢指挥失灵而引起“上火”。防止“上火”,首先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或喝清热饮料,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泄,达到清火排毒的目的。必要时可服用牛黄上清丸、青果丸等清火药物。

立夏的气候特点

立夏,表示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若按中国现代气候学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因此立夏只不过是夏天崭露头角之时。

立夏时节,南方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北方在立夏尚未进入雨季,北方雨季在夏秋之交。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由于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海洋的水汽而形成,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农作物在夏季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

立夏期间的民间风俗相关文章:

★ 立夏时节的养生小常识

★ 立夏期间吃什么水果好

★ 立夏和夏至的区别介绍

★ 立夏养生的必备常识

★ 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

★ 立夏吃什么降火效果好

★ 小暑节气民间谚语有哪些

★ 小暑的特点和风俗有哪些

★ 小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芒种节气的特点和风俗2023

观看视频教程立夏期间的民间风俗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