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

时间:2023-06-09 16:58:14 由 280379657 分享

夏至有哪些常见风俗活动

在夏至的日子,热的很突出,近地空气的胀缩不一,形成不同势力的气团和气压,若受气团运动之影响,则冷热又有变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

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

1.祭神祀祖

夏至的时候刚好就是收麦子的时候,自古就有夏至祭神祀祖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以歌舞礼乐的方式,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故《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2.给牛改善伙食

夏至这天,古时还有给牛改善伙食的习俗。古人会在夏至日煮麦仁汤喂牛,据说牛喝了身体壮,能干活,不流汗。

3. 互赠消夏之物

夏至日,古代妇女有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之习俗。《酉阳杂俎·礼异》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这些皆为古代常用消夏之物,古代妇女以此相互赠送,来让自己的夏天过得更加舒适。

夏至的寓意

夏至的时候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白昼渐短。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能量仍比地面向空中发散的多,所以在短时间内气温继续升高。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至」也有极点的意思。在传统的阴阳理论中,夏至是阳气生发到极点,开始收藏的节气。易经姤卦,为五月卦,一阴起于下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孚夏至之时令。阳气虽盛已经失势,阴长阳消之象。与冬至不同的是,中国人是比较少有庆祝夏至的。

夏至期间的气候特征

1、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2、暴雨天气

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3、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4、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夏至天长了还是天短了

夏至当天,因为已经是最长的日照时候,所以夏至过后白天会变短。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当天日影最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夏至当天,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中午的太阳高度角为90度,白昼在一年中达到最长,夜最短。夏至后,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白昼变短。

夏至的日照时长

日照时长会根据不同的地方有所区别,也会根据不同的季节有所变化,甚至在不同的时间都会有不一样的时长。夏至日照时间是14小时40分钟,冬至日出7:19,日落16:59,昼长9小时40分钟。夏至和冬至的日照时间会因各地方纬度的不同而改变。赤道地区:夏至日昼长12小时。南北纬20度地区:夏至日昼长13小时13分。南北纬40度地区:夏至日昼长14小时51分。南北纬60度地区:夏至日昼长18小时29分。

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相关文章:

★ 夏至四款清热养生粥

★ 2023夏至几月几号开始

★ 2023小暑节气的风俗习惯

★ 夏至养生吃什么解暑

★ 2023夏至什么时候开始

★ 2023夏至是几月几号

★ 夏至是什么意思呢详情

★ 夏至为什么又称为夏至节

★ 夏至节气特点介绍

★ 立夏期间的民间风俗

观看视频教程夏至有哪些风俗活动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