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由来和寓意

时间:2023-06-09 17:03:01 由 火星 分享

元宵节的由来和寓意是什么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那你知道元宵节的由来和寓意吗?

元宵节的由来和寓意

元宵节由来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有趣的元宵节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的意义

与其他传统节日强调“阖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元宵节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这天之后人们也将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

花灯造型 

 在清代以前,清徐地区的元宵灯节所展示的灯笼,主要是用高梁杆和竹子来制作灯的骨架,用各色纸张糊裱灯罩。灯的造型大体有龙灯、鱼灯、鹤灯、莲花灯、绣球灯、船灯等样式。到明末清初,晋商逐渐兴盛,票号店铺遍布塞外和大江南北。商业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灯文化的繁荣。宫廷里的“宫灯”,南方的“纱灯”、“塞外的铁丝灯笼”不断传到本地,使当地的制灯工艺和灯饰的品种,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提高。除用传统的高梁杆、竹子和纸制的灯笼外,并有了用木制铁丝编制的灯架、玻璃和纱布来做灯罩,并在玻璃和纱布上彩色描绘出各种民间传说的故事和戏剧故事。如“八仙过海”、“三姐下凡”、“桃园结义”、“水泊梁山”、“西游记”、“杨家将”和“花鸟”、“山水”等图案,趣味横生。当时的灯笼,从内容、形式和制作工艺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形式上有模拟动物的灯笼:龙灯、凤灯、鱼灯、虾灯、仙鹤灯、十二生肖灯、狮子灯、特别有趣的跑马灯(也称走马灯、转灯)等;有模拟花卉的灯笼:荷花灯、花篮灯、菊花灯、牡丹灯等;还有其它形式的绣球灯、船灯、塔儿灯、宫灯等。当时宫灯的制作工艺为讲究用紫檀木制骨架,制成四边形和六边形的宫灯造型,在每边部位镶嵌上玻璃,上面绘上山水、花鸟、人物故事等图案,图案上有灯谜,上下各挑角部位都雕有龙头或兽头等造型,在每个龙头和兽头的下面,要垂吊珠穗,灯里面安装着能动的走马灯,这种宫灯在制作工艺上十分精巧,造型美观大方,文化内涵深厚,耐人品味。是集知识性、观赏性、娱乐性为一体的精品灯。

食用元宵的注意事项

元宵寓意好、味道也好,但是不宜多吃,因为糯米的粘性极高,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子消化系统弱,吃多了会引起胃酸、烧心等不适症状。

而且,元宵是高热量、高糖分的食物,吃完最好喝点汤,并且不要马上睡觉,适当的活动以后方可休息。

元宵节的由来和寓意相关文章:

★ 青春期为什么重要

★ 在阳光下泡泡为什么是彩色的

★ 为什么说青春期重要

★ 运动后为什么不能马上吃饭

★ 青春期为什么会有逆反心理

★ 为什么会形成红土地

★ 为什么过了青春期就不能发育了

★ 为什么土壤里会有细菌

★ 为什么会涨潮和退潮

★ 为什么土星围着呼啦圈

观看视频教程元宵节的由来和寓意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