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要如何养生(最新)

时间:2024-03-02 01:20:56 由 pd雕雕 分享

大雪节气要如何养生(2023最新)

大雪是冬天的第三个节气,时间是每年公历12月7-8日,关于大雪节气要如何养生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雪节气要如何养生(2023最新),欢迎大家来阅读。

大雪节气要如何养生(最新)

大雪节气要如何养生

早睡晚起补睡眠

大雪时节养生应遵循《黄帝内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保证充足睡眠。

早睡可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的温热;晚起可养阴气,待日出而起,可躲避严寒。

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为来年春天生机勃发做好准备。

饮食养生

大雪时节饮食宜“进补”。我国民间素有“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的俗语,说明了冬季进补的重要意义。

大雪时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因此,适当进补不仅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还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

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精神养生

大雪时节人的情绪易处于低落状态,故应注重精神调养。此时的精神调养应着眼于“藏”,即要保持精神安静,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

改变低落情绪的较好方法是多晒太阳,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尽量避免紧张、易怒、抑郁等情绪的发生。

【藏】保护呼吸道很重要

冬季干燥,加之供暖后暖气较热,呼吸道成了最易发病的“重灾区”。

1.多喝水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

2.室内使用加湿器,冬天室内的湿度在30%至60%之间是比较合适的“度”。

3.每天在阳光好的时候做做舒展运动(上午9-10点钟或下午2-3点钟)。

【穿】大雪养生要保暖

保暖强调的是头和脚。

1.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头部保暖更加重要,对预防脑卒中等很有帮助。

2.“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

【补】食补多吃蔬菜和水果

大雪时节还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大白菜、胡萝卜、南瓜等蔬菜,水果如梨、苹果、橘子等。以润肺、降燥、止咳化痰为主。

换季之时,易容易感冒咳嗽,多食用梨可润肺清燥。

大雪节气三候

大雪三候:一候鹖[hé]鴠[dàn]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鹖[hé]鴠[dàn]不鸣

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呜叫了。

虎始交

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荔挺出

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大雪节气的由来

每年公历12月7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时,即为“大雪”节气。元吴澄撰作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至此而雪盛也。”作品中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节气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大雪节气和小雪、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影响农业生产的气候要素主要是降水、气温与光照,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它是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大雪风俗活动

喝红薯粥

随着大雪节气的到来,天气变得寒冷了起来,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这个时候可以在家里多喝一些红薯粥,红薯富含了大米以及面粉里缺少的赖氨酸,对人的身体非常有好处,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减少你在寒冷的冬天感冒发烧的机会,同时红薯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减肥食物,非常受一些女孩子的欢迎。

自制腌肉

腌肉是大雪节气习俗之一,在南京有句话是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所以当大雪节气到来的时候,每家都开始忙着腌肉了。人们将各种各样的肉类,按照自己的喜好,涂抹上各种调料,腌制成了许多既美味又非常容易保存的食物。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一些腊肉腊肠都非常美味,但是不能吃太多,否则会对人的身体有伤害。

观赏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自然景观,南方也有“雪花飞舞,漫天银色”的迷人图画。到了大雪节气的时候,天气非常的寒冷,河里的水全都被冻住了,形成了一层厚厚的冰,人们可以尽情地在冰面上玩耍。一些年轻人也可以尽情享受他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比如堆雪人、溜冰、滑雪等等。

捕获乌鱼

在台湾,大雪时节台湾也是捕获乌鱼的好时节。这个时候整个台湾西部沿海都可以捕获乌鱼,产量非常高。乌鱼是一种非常美味的食物,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人的身体非常有好处,每年大雪节气的时候,人们常用乌鱼来招待远方而来的客人。

大雪是不是进九了

大雪节气还没有进九,要到下一个节气冬至节才进九。“数九”是冬至节气的习俗,“数九”一共要数九个“九天”,共八十一天,等“数九”数完之后,就是温暖的春天了。“数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夏有三伏,冬有三九”,其中三九、四九是最冷的。

大雪节气要如何养生(最新)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观看视频教程大雪节气要如何养生(最新)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