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的民间习俗

时间:2024-03-14 20:11:34 由 18572519882 分享

白露节气的民间习俗有哪些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白露节气的民间习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白露节气的民间习俗

白露节气的民间习俗

吃龙眼

福州有个传统叫做“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不管是不是真正大补,吃了就是补。

吃番薯

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喝米酒

资兴兴宁、三都、寥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采集“十样白”

浙江温州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乌骨白毛鸡(或鸭子)一起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模、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喝清茶

爱喝茶的老南京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

白露是中国传统节日吗

白露并不是中国传统节日,它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主要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

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日的意义是重在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而白露并不是意义上传统节日,它属于24节气之一,反应的是天气变化。

白露是什么节气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阴寒之气上升,寒生露凝。初秋残留的暑气逐渐消散,夜晚略有凉意,昼夜温差拉大。“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三候具体解释

一候:鸿雁来

鸟从北向南飞,大曰鸿,小曰雁。鸿雁是一种大型的水鸟,主要是在河流、湖畔等地方活动。每年到了9月初就要开始迁徙。因为这种鸟喜欢成群活动,特别是在迁徙的季节,常常集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鸿雁迁徙是逐步分批进行的,最早的一批是在9月初就开始了,将一直持续到十月末,有些也会到11月初才开始迁徙,因为我国的地域辽阔,而不同地方进入秋季的时间早晚不一样。等到了第二年春天,大概在3月中旬-4月末这个期间就会成群飞回来了。

二候:玄鸟归

玄鸟指燕子,燕子也要飞到南方去过冬了。燕子是以各种害虫为食,到了冬天绝大多数的昆虫产卵藏起来了,有些也冻死了。燕子没有食物可吃了,所以就要飞去南方过冬。

三候:群鸟养羞

“羞”同“馐”,美食之意,此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群鸟养羞是说冬天到了,群鸟都知道把好的食物积蓄起来,准备过冬了。三人以上为众,三兽以上为群,群者,众也。

白露节气的特点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与酉月的起始。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大。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白露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寒生露凝。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中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这会儿农民也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白露节气的民间习俗相关文章:

★ 白露节气的民间习俗活动

观看视频教程白露节气的民间习俗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