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简单说就是看完书后的感触。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范文5篇(一)

  昨天在家终于把《约翰.克里斯托夫》看完了,这本书被称为了解西方音乐发展的最好的一本传记式小说,罗曼.罗兰用了近30年的时间完成的一本巨著。

  里面很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的描写,给人感觉很长篇大论,但正因为这些心理的变化才可以了解克里斯托夫在音乐上的一次次蜕变,一次次达到新的高峰。而我本人不太喜欢克里斯托夫,因为我觉得他狂妄,自私,不知好歹,随心所欲,到了中老年的克里斯托夫,那时的他才显得成熟且稳重,有耐心,看着自己最好的朋友的子女也象自己当年那样,才了解到自己年轻的时候是多么的任性。

  虽然不喜欢主人公的性格,但还是非常钦佩他对音乐的执着,只要有了美好的音乐,哪怕物质上再匮乏,他也会非常快乐!(原来,快乐是来自精神上的,和物质上没有多大关系)我认为书中还有值得我们称颂的是挚爱的朋友之间的友情,正因为有了那样的友情,也才使得克里斯托夫在最失意、最痛苦的时候有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当然他也不遗余力的帮助朋友,甚至为朋友去决斗。

  看《约翰.克里斯托夫》的时候,我一般都会放着莫扎特的交响乐听着,我想这样的音乐是最应景的。现在终于看完了这样一本巨著,对音乐肤浅的我也许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但也算是粗略的了解了一下西方音乐了吧!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范文5篇(二)

  终于利用暑假的时间,第二次读完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托夫》,不过上次读的是傅雷先生翻译的,这次是湖南文艺出版社,许渊冲译的。这次读时没有了上次的激情,也许更理智了,掩卷之后人物栩栩如生,他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对消沉的我注了一剂兴奋剂。人生就应该像 约翰克里斯托夫一样奋斗终生。但这次也许正如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是说的那样:“开始当故事读,后来当历史来读”。而我“原来当故事读,今天当教育名著来读”。读了两遍也许没有发言权,但里面的正反教育实例让我一个二十多年从事教育的人不得不思考啊!这确实是一部教育名著。尤其约翰克里斯托夫的爷爷约翰米歇尔留心把孙子随时哼唱的曲谱整理起来,还加了伴奏与和声,编成乐曲,取名为《童年遣兴》,在乐谱的封皮上还题上了小克里斯朵夫的名字,让克利斯朵夫弹奏,并呈报宫廷开了专场音乐会,他的表演受到全场欢迎。爷爷发现并且充分赏识,还想办法扶持的做法让我们现在的家长汗颜。约翰克里斯托夫的舅舅高弗烈特这一崇尚“平常的人”,他感情真切,给了约翰另一种教育。他唱动听的歌谣,让约翰呼吸田野清新的空气,在夜里感觉大自然交响曲中数不清的乐器,到生活中去创作真正的音乐,使克里斯朵夫又受到更好的音乐熏陶。当生活的重担把约翰克里斯托夫压得喘不过气来,在消沉时, 他舅舅带给了他快乐,他们月下荡舟,听桨上滴水的琶音,看河面水气的颤动……并且告诉他“英雄也只是做了他能做的事,平常人却连他能做的事都没有做”使小约翰“尽我所能”走向了成功。

  但也有使人喘不过气来的教育: 小约翰的父亲父亲发现了他的这个爱好,想做为他的一个特长,作为将来向上爬的手段,于是天天用戒尺逼他练琴,累得他终于有一天支持不住了,他起而反抗:故意弹错音节。父亲气得吼声连连,戒尺雨点一样打下去,克里斯托夫被制服了,不得不每天一边流泪一边弹琴的这种做法几乎压抑了天才的成长。还有乔治母亲“一阵子过分的温柔体贴,接着一阵子冷淡和厌倦;有时母爱要求太高,令人不安,使乔治不胜其烦;有时又觉得儿子累人于是让他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不符合规律的教育等等也值得深思啊!

  面对现在崇尚的和鞭挞各种教育几乎可以都在这里找到。一个人如何能够成功也许这部书会给你诠释。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范文5篇(三)

  终于看完了。

  上部用了我一个月的时间,而下部断断续续读了接近半年。真是一部事无巨细,深入浅出,絮絮叨叨的作品,一个人一生中遇到的,和可能遇到的感情故事,一个为自由飞翔的灵魂在一生中甚至一生之外会遇到的阻力,不解,困惑以及艺术的新老更替,被罗曼罗兰一一罗列,我甚至找不出需要辩解的片断描写。

  记得看完上部的时候,我很激动,恨不得提笔写下评论。题目已经起好:在自由里飞翔。并且还有一些短句:如果我是光,我为白天而生/如果我是音乐,我为美而生/如果我是约翰。克里斯托夫,我为自由而生/如果我是自由,我为在自由里飞翔而生。

  年轻的克里斯托夫充满活力,冲破一切阻力,有无穷的生存的能量。他是一切存在的强者,从痛苦中来,通过痛苦体会生的快乐,创造的快乐,英雄的创造的伟力让他高大奔放不顾一切。他桀骜不逊孤注一掷,一直被斗志激励。无论作者如何选用正面褒义的词去形容他,依然看得到他片面偏执的一面。也因为他的偏执,使得他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坚持坚持勇往直前。

  这样的人生总给人指引,让人奋进,他周围的人被他如此引导,观者亦如是。而到了下部,他开始稳重,被他的朋友和爱人在情感的道路上引领往心平气和里。也是在下部,罗曼。罗兰对他周围的人和这些人内心的情感做了详实的,合乎情理合乎逻辑的分析和描写。这样的描写是对人类情感的集中披露,让我们知道天才的难以被理解的克里斯托夫就是活生生得过着他无穷创造力的日子。我们的约翰是脱离尘世的,他的思想,感悟,音乐,情感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他对生活的反馈让大多数的凡俗不可理解,但我们可以理解在他身边勤勉的普通人,我们可以理解这些普通人日日上演的感情剧,从他们的感情中推测约翰的感情,一切就变得简单。高高在上的思想用普通的生活语言解释,就可以被大众接受。毕竟,他也是有血有肉的,英雄也需要呼吸空气,我们的约翰也要被普通的女人,男人爱着,他需要从这些爱中汲取美的语言。。。。终于,他接受了“心平气和”葛拉奇亚的爱情方式,心平气和得进入他创作的新高峰!

  我愿成为你的

  坟墓把你埋葬

  你睡在我怀里

  睡个地久天长

  自由,情感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自己成为自由。爱,奉献,隐忍,等待。。。。。一切,都成为自由。这个时候,连音乐的力量也已经无法企及了吧。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范文5篇(四)

  断断续续拖了三个月的时间,在假期终于看完了《约翰·克里斯朵夫》

  整整十卷,罗曼罗兰耗时20年,描写了一位音乐家的一生。成长,战斗,追求自由和创造富有生命力的美,最终归于平静。

  大概故事就是从小表现出惊人音乐天赋的克里斯朵夫初步认识到了自然和生命之美,发觉身边的音乐充斥着陈词滥调和庸俗的机械模仿重复,于是在他的抨击和大加批评下变得在当地难以立足,终于在一次突发冲突中他逃亡巴黎,认识了一生的挚友奥利维,遇到各种人发生各种事,但一生都在创作和战斗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一战前,书里也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和人的混乱,流露出浓烈的人道主义,反战和对爱和自由的赞颂。

  个人口味的问题,我喜欢克里斯朵夫童年和去了巴黎之后的部分,中间那段实在是无聊的让我看两页放下一次。。。

  无数次想放弃不看了 但是想起男神母鸡引用过的傅雷那段话就觉得还是得坚持看完,再一个罗曼罗兰也是我的男神茨威格的好基友嘛,一个被称为欧洲最后的良心的人,怎么也得看完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你不必害怕沉沦堕落,只消你能不断的自拔与更新.”

  真的好喜欢这段话

  是的,克里斯朵夫的血管里烧着整个宇宙的烈火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几个人物是,舅舅,杂货店的小寡妇老板娘,还有好基友奥利维。

  书中的友谊比爱情要动人的多。除了不掺杂性,那哪叫友谊,那叫灵魂伴侣

  “大半的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上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了自己的影子;以后的生命不过是用来模仿自己,把以前真正有人味儿的时代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所喜欢的,一天天的重复,而且重复的方式越来越机械,越来越脱腔走板.”

  “有的教育,所有的见闻,使一个儿童把大量的谎言与愚蠢,和人生主要的真理混在一起吞饱了,所以他若要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少年时期的第一件责任就得把宿食呕吐干净”

  “他象飞鸟一般,到了某个固定的季候,觉得有股无名的力,象海洋上的潮汐似的,突然在胸中觉醒,......那便是天南地北到处流浪的本能!在苏兹老人遗赠他的埃尔特与斐希德的著作里,他也发见和自己同样的心灵,......并非俯首帖耳,死守家园的"大地之子",而是永远扑向光明的"精灵",是"太阳之子".”

  “世界上一切的痛苦,竭力要摧毁一切的痛苦,碰到生命那个中流砥柱就粉碎了.克利斯朵夫听着自己的热血奔腾,仿佛是心中的一片海洋;还有一个声音在那里反复说着:

  我是永久,永久存在的......”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范文5篇(五)

  当你见到克里斯多夫面容之日,是你将死而未死于恶死之日!

  如果你对这句话有感觉,那么说明我们也会有很多话可以聊!

  傅雷先生对这句话的精妙翻译,也许很难理解。但看完全书120万字,对这话没些想法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感动于一个人精神和理想的伟大!世上真有些人配的上称为精神导师,让我们顶礼膜拜!比如奥斯特洛夫斯基,比如鲁迅,比如路遥,比如罗曼·罗兰……因为他们用丰沛的理想和崇高的慈悲为我们竖起的旗帜甚至可以影响一个时代。之所以说他们慈悲是崇高的,是因为他们也和我们一样身处黑暗却不予余力的唤醒我们对光明的向往。他们对自身遭遇和困苦视而不见,却对世界的痛苦怀着深深悲悯。无怪乎诺贝尔文学奖给罗曼·罗兰的致辞是: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穷则独善其身容易,达则兼济天下也容易。穷仍兼济天下的人却不容易!

  扯得有点远了,如果说牛虻是天蝎座,那么克里斯朵夫就是最典型的白羊座!他冲动、热情、面对理想不屈不挠却对人情世故最不通透!他时时刻刻都要把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他讨厌一个人还必须让那个人知道,对于看不惯的人他可以全部得罪得干干净净,哪怕把自己逼上绝路。他生来就是为了向所有的不美好宣战,生来就是为了做一个创造美好的强者!所以无论是现实生活中还是书中都有很多人不理解克里斯朵夫这样的“不识时务”。就如不屑于世俗却安于世俗的于第斯所说的,“为什么要用自己的想法去影响现实生活呢?”

  其实,像克里斯朵夫这样一个笨蛋,却因着把生命力当成唯一的信仰,热爱和接纳一切有生命力的东西;把生命力当成唯一的真理去指导他的人生,指导他的艺术。所以他最终成为一个精神上超脱的智者,艺术上绝伦的大师!整部书既是一部心灵成长又是一部音乐史诗,但克里斯朵夫这样一个小人物却足够强大到去撑起这样磅礴的主题,也因着他有着最纯粹却最有力量的信仰。

  罗素·罗兰在书里称克里斯朵夫为亲爱的灵魂,也说把这本书献给全世界正在战斗的人们。我想,我们不必人人都做克里斯朵夫,但我们人人都需要一位克里斯朵夫!如果你知道这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人,以如此高傲而纯粹的姿态活着、追求着,那么你还会“将死于恶死之日”么?

  最后以罗素·罗兰在另一本书《米开朗琪罗传》中的一句话结束: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范文5篇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观看视频教程《约翰·克里斯托夫》读后感范文5篇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