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十四节气春分的寓意,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昼夜平分。春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昼夜几乎等长,即春分有代表着昼夜几乎等长的寓意。
季节平分。春分是春季第四个节气,每年公历3月19-22日交节,如果以立春立夏这段时间作为春季,春分是春季的中分点,正好平分了春季。
气候变化。春分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开始茁壮成长,春分代表着播种、生长。
视具体情况而定。
春分节气是春季节气,但是全国各地的地理位置不一样,通常情况下,沿海地区春分节气时普遍已经在20多度了,北方地区温度会低一些,但是总体上已经不冷了,春分节气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再过一阵子就要过渡到夏季了。
因此,通常情况下,春分节气的温度是比较适宜的,一般在15-20度之间。
起居: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
春天时,正是一年之中最好修养身体的时候,而过度熬夜会扰乱肝脏的调节机制,导致肝脏疲惫不堪,难以负荷,以致影响身体排毒的功能。
小贴士:肝脏排毒修复的最佳时间是从23点开始,因此,建议养肝要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穿衣:厚薄平衡
春分节气时,着衣宜下厚上薄。
小贴士:春分属仲春,温差大,抵抗力差的老人及小孩,应注意适时增减衣物,以免穿脱不当引起感冒。
运动:适度运动
春分时,虽然天气开始变得温暖了,可以进行一些运动来养护身体了,但是从原则上运动不能过于剧烈,因为,如果大汗淋漓会损伤津液,则不利于养阴补阳。
情志:学会制怒
春天的时候,天气变化大,常常是阴雨绵绵的,这种阴沉的天气也容易影响到人们的心情,中医认为:怒伤肝,发怒会导致肝脏疏泄的异常,造成肝气郁结,生活中,应避免情绪的过度波动,保持乐观。
1、少到野外受风防腹痛
因春天风大,中医以为风木克脾土,素常脾虚舌苔白好拉肚子的,更易呈现腹痛拉肚子。所以劲风天应少到野外受风,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理中丸。春分前后,要避免受凉。春分期间风多、风大,易伤风流涕,养生要多到野外训练身体,增强免疫力。
2、多喝水,多喝粥、汤
春天木旺,耗费的水分相对大,多饮用水、粥、汤,可清除肝热补充体内水分的流失。
3、食物的搭配、烹调上注意阴阳互补
食物分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在搭配、烹调时候,要充分考虑。
比如说,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添加葱、姜、酒、蒜、醋等发热的调料,可缓解寒性食材的寒凉;在食用牛羊肉等发热食材后,就要配上一些滋阴食材,达到阴阳互补之功效。
4、干姜炖汤防五更晨泻
春分正本应是阴阳平衡的期间,但阳虚之体,阳弱不能与阴平衡,于是阳虚的实质更易显露出来,常发作五更泻又名鸡鸣泻,特点是餐泄,即是五谷不化的腹泄。平常可常用干姜炖汤或吃干姜炖鸡汤。
1、吃驴打滚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春分有吃驴打滚(也叫豆面糕)的习俗,以求避邪祈福。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将面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磨成粉。制作时将蒸熟的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擀成片,然后抹上红豆沙馅卷起来,切成小块食用。
2、吃春菜
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有个习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嫩绿的、细棵的、约有巴掌那样长短的春碧蒿。采回的春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吃起来汤鲜味美,还有特别的寓意,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吃春菜、喝春汤有祈求家宅安宁、身强力壮的意思。
3、吃萝卜
扬州人还有春分吃萝卜或萝卜丝馅的包子、春卷的风俗。这时吃萝卜不但能上下通气,还能起到去疾病、解春困的功效。春季养生保健的各种蔬菜中,效果最好的当属萝卜。白萝卜具有清热生津、理气、消食化痰的作用,生吃偏于清热生津,煮熟偏于行气消食,春季食用,可用来防治痰多咳嗽、咽痛、伤食腹胀、便秘等病状。现代医学认为,萝卜有很好的利尿效果,所含的纤维素也可促进排便,利于减肥。如果想利用萝卜来排毒,可以选择生食,打成汁或凉拌、腌渍均可。
4、吃太阳糕
“太阳糕,步步高”。依照旧时老北京习俗,春分这天要祭拜太阳神,“请”吃太阳糕。太阳糕既是春分祭日的贡品,也是节令食品,寓意“太阳高”。不但“太阳糕”的寓意美好,而且糯米和内馅的设置也符合春季“宜省酸增甘”的养生理念。太阳糕一般使用糯米加糖制成,上面用红曲水印昂首三足鸡星君(金鸡)发像,或在上面用模具压出“金鸟圆光”代表太阳神。太阳糕每五块为一碗,顶端还插有一只寸余高的面捏小鸡,十分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