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读后感

时间:2024-09-10 08:56:42 由 18026950710 分享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红高粱》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红高粱》读后感1

这部完成于八十年代的作品,至今仍有澎湃的生命力。根据我像玉米糊糊一样混沌的记忆,似乎莫言只用了四十余天就完成了这部作品,并交到了张艺谋手中。(如果事实不是如此,全当我说瞎话吧)

这本书既有情绪,又有技巧。插叙伏笔的布置流畅程度,比我上一本刚刚读完的《陆犯焉识》更胜一筹。酣畅淋漓,没有疲惫感。

读完这本书,眼前是绚烂无比的色彩——浓重的,烧透了整个世界的高粱红、死人的青蓝、黑透了的白。鼻子似也能闻到浓厚的酒香、噬人的恶臭、呛人的煤烟……我能看,我能嗅,我能听,我从书中扒拉出了一个乌龟好汉王八蛋的高密东北乡,酒鬼一样钻进了这红醉的酒缸底。

莫言是手笔很重的作家,在这本书里算是放开了写。他的文字是侵略性的,铺天盖地,容不得你拒绝,只能跟着他一起呼喊出“种”的名义。而“种”,是这本书从30年代跨越到70年代的整体叙事,最想要讨论的话题。

《红高粱》读后感2

第一次读莫言的小说,这本书穿插叙事,将一个不拘泥于所谓的道德标准,不认自己贪婪的父母,不愿见到自己那个患麻风病的丈夫,勇敢追寻自己所爱的,甚至带些匪气的戴凤莲描绘得惟妙惟肖,特点鲜明。此外,莫言对环境的描写也非常厉害,完整展现了高粱地的样子,非常值得一看。

书中的几个人,也都是各有特点,印象最深的就是罗汉大爷,一个似乎一直迷迷糊糊的人,东家被杀了,报案后还是给给女主人继续工作,虽然有着很多疑点,但还是没去深究,完全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但在日军强征骡子修路之后还是展现了一点血性。

当然,这部书还是留了很多的空白,特别想知道之后发生的事情,但也许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吧。

《红高粱》读后感3

本人看书很少,也没什么文学素养。

这是看过的莫言的唯一一本书,看过之后觉得是值得推荐的。

首先作者写作角度很独到,全文站在一个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过的我的角度来写,写我的爸爸,我的奶奶爷爷。

特别喜欢奶奶这个角色,说她风流,但我却认为她从未干过什么出格的事情,她美丽坚强,爱国善良,在我心中真真就是一个好榜样。

看了这本书的一些书评,有人说这本书的叙述平白,可能是我现在看得还太少,觉得红高粱的文字非常精彩。有好一些描述,都极大地调动了我的情绪,比如有一段描写各种食物的,用了动物粪便来做比喻,真真恶心;还有描写战争中受伤的人物,那画面那血腥;还有描写那个的,让我看了很不舒服,这个非常不喜欢。

想到什么写什么,就这样吧。

《红高粱》读后感4

红高粱是莫言的代表作,也让张艺谋、巩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这篇中篇小说用了大量的手笔来描写环境,由此可见环境本身对莫言写作是有巨大的影响的。那片黑土地上的种是不是在退化呢?我们现在所见的书里还剩下多少野性呢?我们这个民族一向不崇拜野性,理性在我们的魂灵里扎下了根,甚至有些偏向于冷漠。有时候我觉得莫言不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人,他的文字没有邪气,本不是我所偏爱的类型,我有时候觉得他的书写得有点像教材,就是那种大家都觉得好的问题,有点太好了,像一颗大树,我们会在大树下乘凉,但我们记住了路边盛开的一朵小野花。没有野性的文字来描写野性的世界是一种很奇怪的现象,但是,效果好像不差。很多人对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表示惊讶,我的阅读比较散乱,没有系统阅读过诺奖获得者的作品。不知道诺奖颁奖标准是啥样的尿性。莫言很好,但我觉得还不够好。

《红高粱》读后感5

距莫言获奖已有很长一段时间,这次有机会就看了一下这本书。

听说过有人评价莫言获奖,大意是,莫言所写的东西或是揭露的事情都是过于黑暗的,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应该不仅仅是止于此。在加之有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莫言的一篇散文,当时觉得这样的功力不应该是诺奖得主的实力。

知道这本书已经很久,但是可能因为有时候对某些题材不是很感兴趣所以一直没有看。但我觉得这种能够载入中国文学史册的作家的作品还是得看看,所以这次用两三天的时间完成了这个任务。

书中涉及的事情有些是有点沉重甚至过于残忍的,而故事所要传递的精神内涵也并不轻松,也许这就是一个作家的特色。不得不说有时候一个作家一座城。比如张爱玲之于上海,沈从文之于凤凰,莫言之于高密东北。从文中的只言片语之中就能体会到作者对家乡深沉的爱,也唯有此,才能深入一个地域,写出一个城市。

全书文笔不错,情节不错,比大多数小说已好很多。

《红高粱》读后感相关文章:

★ 《红高粱》读后感作文

观看视频教程《红高粱》读后感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