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保健怎样调理身体
立秋并不能直接就归为秋天,按中国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并不是立夏之后全国就进入了夏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秋养生怎样调理身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立秋养生怎样调理身体
一、精神方面的调养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方面的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夏秋之交是最难选择衣物的时候,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方面的调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运动方面的调养
进入秋季,气温下降会使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均受到抑制,内分泌紊乱,造成情绪低落。这时做好心理调节很重要,积极参加运动是不错的方法,慢跑、散步都可以让心情开朗起来。
立秋后的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此时不冷不热,气温宜人;天高气爽,使人精神爽快。在秋天“养收”的时候,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尤其是老人、小儿和体质虚弱者。
立秋养身
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中医学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食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立秋过后,很多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因此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贴秋膘,一些老人更讲究主动贴秋膘。在此提醒人们,不要急着贴秋膘。因为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因此吃肉要适当。尤其是那些患有胃肠道疾病、高血脂、慢性中风等疾病的人,不宜摄入太多肉食。
立秋饮食主张“少辛多酸”,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可选择性多吃酸、咸味食物,如大麦、黑豆、豇豆,可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也要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如小米、薏米、扁豆、砂仁等,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另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立秋习俗
在中国古代社会,立秋一直是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因为无论是天子还是百姓,都盼望着能有个丰收年,立秋作为一个节日还可以追溯到周朝,在西周时期,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汉朝建立以后,依然沿用周朝的仪式。
到了唐朝,虽然西周的仪式还在,但还增加了其他项目,那就是祭祀五帝,宋朝,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还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吃瓜果等风俗,清朝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或许这就是清朝的夏天不增肥,秋天徒伤悲吧。
立夏的习俗有哪些
立夏在民间就有一个斗蛋的习俗:在民间,人们会在立夏时节进行一项名为斗蛋的游戏,深受孩童喜爱,寄寓人们对孩童的美好祝愿。
立夏秤人:在空地上放上一杆秤,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都可以坐上去,负责秤人的人则要说着不同的吉利话。
吃面:立夏时节老北京讲究吃面,意在庆祝小麦丰收,又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吃夏饼:立夏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面饼、话丰收,其乐融融,寓意未来团团圆圆,和谐美满。
立秋节气的三候是什么
我在我国古代的民间把立秋节气分为了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三候过后天气就已经要从凉爽变得寒冷了,就要注意防寒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