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是入伏第一天吗

时间:2023-08-25 12:32:40 由 link996 分享

大暑是入伏第一天吗(2023)

入伏为夏至之后第三个庚日,庚日的日期是有变化的,并不固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大暑是入伏第一天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大暑是入伏第一天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暑是入伏第一天吗

大暑是入伏第一天吗

不是同一天

在2023年中的大暑并不是入伏的第一天,2023年的大暑是在7月23日,而入伏时间是7月16日。2023年的夏至日是6月21日,这天为“乙巳日”,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在6月26日,为“庚戌日”,往后每隔10天为一个庚日,因此,夏至后的第二庚日在为7月6日,这一天为“庚申日”,再往后推迟10天为7月16日,这一天为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这一天也是入伏的时间,为“庚午日”。所以今年入伏的时间是7月16日。

大暑习俗

喝伏茶

我们都知道,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因此很多人在这时候都会做一些防暑的事情,也会有很多的地方风俗,例如喝伏茶,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吃仙草

在夏季中,仙草也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食物,夏季吃仙草也是很多地方的风俗,所谓仙草其实就是凉粉,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大暑时节,肠胃的消化功能较为薄弱,饮食以清淡为主,不可多吃肥腻、辛辣、煎炸食物。除了多喝水、常食粥、多吃新鲜果蔬外,还可适当多食用些清热、健脾、利湿、益气、养阴的食物。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二候土润溽暑

天气开始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溽是湿,大暑时,湿气浓重,湿热令人难耐。东汉刘熙的说:“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三候大雨时行

“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也是雷暴最常见、高温日数最集中、最频繁的时期。因此,大暑时节也是雷雨天气横行的季节。

大暑三候具体解释

一候:腐草为萤。《格物论》说:“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亦有之称。在古代,科学并不发达,那些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人们只能以主观意识来猜测和推断。

其实,“腐草为萤”说的是营火虫产卵的事。萤火虫多在夏季水边的草根上产卵,幼虫入土化蛹,次年春天变成虫。古人误以为萤火虫是由腐草本身变化而成,这只是眼中所见的一种假象。

在这个炎热的时节,人都躲到阴凉处蔽日,而萤火虫却在此时孵化出壳,虽然它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一个夏季,但它选择在最热的时节来到这个世界,那迎难而上的精神真是让人钦佩。而晚上的荧光点点又在酷暑中给人带去无限的浪漫和清凉。

二候:土润溽暑。《礼记·月令》中言“土润溽暑”,即土壤浸润,空气湿热——降雨多,土壤、空气湿度大,温度高,是农作物疯长的时刻。闻一多先生在《大暑》中写道:“我们园里的丝瓜爬上了树,几多银丝的小葫芦,吊在藤须上巍巍颤,初结实的黄瓜儿小得象橄榄……”别具意趣。

溽暑,犹言暑湿之气,指盛夏。又有《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由此可见夏热之毒。“桑拿天”里人们心生烦躁;“龌龊热”则令人夏不坐木,这中间的一热一湿,仿佛两头张牙舞爪的猛兽,无情地侵蚀着人的愉悦和健康。但可喜的是,庄稼的长势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

三候:大雨时行。《逸周书》曰:“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盆地西部雨水最丰沛、也是雷暴最常见、高温日数最集中、最频繁的时期。因此,大暑时节也是雷雨天气横行的季节。

大暑是什么意思

最炎热时期到来

一般来说,在最高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明显较多;而在最高气温达37℃以上的酷热日子里,中暑的人数会急剧增加,特别是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骄阳似火,风小湿度大,更叫人感到闷热难当。虽然让人感到不适,但是对农作物来说,却十分有利,就有了一句农事谚语:稻在田里热了笑,人在屋里热了跳。


大暑是入伏第一天吗相关文章:

★ 大暑的风俗有哪些

★ 大暑节气禁忌事项

★ 2023夏至是入伏的开始吗

★ 2023年夏至之后几天入伏

★ 2023年入伏是什么时候

★ 2023小暑是入伏的头一天吗

★ 小暑就是入伏的意思吗

★ 大暑节气养生6大妙招

★ 大暑节气养生攻略

★ 大暑节气一些禁忌事项

观看视频教程大暑是入伏第一天吗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