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冬至节的传说故事

时间:2023-10-17 10:59:42 由 oooooa2001 分享

关于冬至节的传说故事简介

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冬至节的传说故事简介,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关于冬至节的传说故事

冬至传说故事

相传冬至节气最早是周公采用土圭法测影测出来的,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圭表)测影,在河南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相传“冬至”是24节气(时间平均法)当中最早被周公测定出来的一个,把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

《尚书·洛诰》中说:周公“朝至于洛师”,对洛阳周边的几个地方做了考察,最后确定涧水东、瀍水西、瀍水东皆“惟洛食”(都是兴建宗庙社稷的好地方)。周公通过“土圭测景”选定洛邑基址的史实,被载入了古代典籍,也被后人奉为封邦建国的成法。

“土圭测影”的目的是找出“土中”(国的中心)。这种方法的要义是“树八尺之表,夏至日,景长尺有五寸;冬至日,景长一丈三尺五寸”(即竖起高为8尺的标杆,在夏至日观测,中午的日影是1.5尺,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5尺), “测土深,正日影,求地中,验四时”。 用这种方法测到的就是“土中”洛阳、“洛邑”的理论位置。依周公测影所定的天下之中,周人详细规划了灭商后的第一座国家都城,《逸周书·作雒》载:“乃作大邑成周于土中,……南系于洛水,北因于邙山,以为天下之大凑。”

冬至节气有哪三候

冬至三候是:“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说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吃饺子的传说

冬至是严冬季节,人们以食取暖,以食治病,经过数千年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节令美食传统,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狗肉羊肉等都作为冬至节令食品。

而伴随着冬至食俗,还有很多汉族民间传说。河南人在冬至有吃饺子的风俗,称为吃“捏冻耳朵”。这也有传说: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原为医官,告老还乡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南阳的乡亲受冻饿之苦,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于是他就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捏成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驱寒矫耳汤”施舍给乡亲吃。乡亲们服食后,冻烂的耳朵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这种“捏冻耳朵”吃,说是冬至吃了饺子不冻人。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而且浑身发热,头上冒汗,于是称赞冬至吃狗肉真好。狗肉性热,冬天吃了确能暖身壮阳。从此在汉族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

冬至过后 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狗肉羊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在冬至至大寒的节令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补益身体,以求来年精神抖擞身强体壮。在江南水乡,则有冬至之夜吃赤豆粥的习俗。

这也缘于古代传说,南方的部族首领共工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因这个疫鬼最怕赤豆,所以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粥,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后来这种赤豆粥也称为“冬至粥”,其中除了赤豆以外,也加入红枣、核桃肉等,补益身体。

冬至有关饺子的诗

1、动冻纤指玲珑褶,或蒸或煮诱人涎。温暖乡屋香飘远,再蘸陈醋不一般。

2、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纪念医圣张仲景,千年习俗又流传。

3、浓情半月包,蜜意挚融交。承载亲人爱,团圆守岁朝。

冬至天文

冬至日的太阳直射情况冬至,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区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

冬至是太阳南行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中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关于冬至节的传说故事相关文章:

★ 冬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 2023年冬至是哪一天

★ 2023冬至的准确时间

★ 冬至九九歌顺口溜歌单

★ 二十四节气冬至的由来

★ 冬至当天应该吃什么食物

★ 冬至应该吃什么食物

★ 关于冬至吃什么好

★ 冬至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 2023冬至是几月几日具体时间

观看视频教程关于冬至节的传说故事的二维码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